于天燕 第八研究室——不忘初心 协同奋进

来源: 时间:2018-01-01

  不忘初心  协同奋进 于天燕 第八研究室党支部书记 研究员

  

  工作后爸爸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闺女,你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做着非常有意义的科研工作,好好干!”的确,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第十三个五年,而我进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也整整三个五年,15年来目睹了技物所的发展变迁,从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从嫦娥一到嫦娥三,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再到最近的墨子号……,一颗颗卫星携带着凝聚着我们心血的产品叱咤入浩瀚天际,为气象减灾防灾,为人们解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为载人航天工程及空间实验室的建成,为量子通信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奉献着技物所人的智慧。

  15年前,作为空间红外光学薄膜领域的门外汉,我不得不开启新的学习之旅,幸运的是,第八研究室这个大团队是一个和谐睿智开放的团队,只要肯学好学,那些前辈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甚至是宝贵的经验奉献出来,我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秧苗,使劲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着养分。那时,还算年轻的自己凭借着尚处于思维活跃期的大脑,再加上那种能够为空间红外遥感事业贡献一点力量的职业自豪感,使得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乐此不疲。

  真正开始我的空间用光学薄膜研制的生涯的是从FY-3(01星)扫描辐射计、分光计及中分辨成像仪第一分色片的研制开始,虽然研制过程曲折,经历了失败、失败再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就是我们八室团队对新人的支持与包容,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及时给予指点,他们中有业已离开的长者,亦有尚在一起奋斗的多年同事,正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孤军奋战很难成功!

  韶华易逝,初心不忘。15载春秋,逝去了容颜,收获了成长。作为第八研究室团队中的一员,为能够参与航天项目研制,提供高可靠性高光学性能的光学薄膜产品而自豪。同时也为自己有机会将团队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而高兴。如今,八室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分别在不同的专业组各司其职。而我也成长为特殊薄膜专业组组长,负责包括刚入行时的分色片在内的多种光学薄膜的研制。同时也肩负着传帮带的重任,让课题组内的年轻同事尽快成长起来,于是,跟年轻人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成了现如今我的一种工作乐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工艺到设计,根据每个同事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通过讲课及案例分析的形式把这些传授给他们,使得他们理解掌握其内涵。同时对于年轻同事的成长要有耐心,“包容”就是当年老师们给我最大的触动。

  现在我们八室的研发能力由最初的几个型号产品提升到现在的几十个型号产品同时进行,这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凝结了整个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智慧。从产品的研制到最终的产品交付,从设计到工艺实现,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付出。

  当我们在为每次发射成功而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创新需要智慧更需要能够坚持的勇气。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在团队中作为精神向导,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行动,用创新思维推动科研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