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团队 聚力科创
倪天智 第四研究室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了个位数增长阶段,而在这个阶段,要想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事实上,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转折点,所以必须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及“创新”一词超过50次。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为过去的中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新时代中国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过去的跟踪研究,逐渐与世界科技前沿并行发展,部分学科点已出现原创引领势头。在很多新兴领域,广大科研人员勇立潮头、攻坚克难,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年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墨子号”飞向太空,神州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空,“风云四号”填补了国际空白——实现了全球首次静止轨道干涉式高光谱大气探测;全球首次辐射计、探测仪、闪电仪共平台装载,全天候工作;全球首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验证,首次进行425GHz频段探测。
很荣幸,我们技物所四室电控团队也参与其中,为这些创新成果贡献了我们的微薄之力。“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一个集体”,这是经常挂在我们嘴上的一句话,我们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完成各项型号项目,并让各个使用方满意。在这个共同目标的促进下,使我们电控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个成员在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电路调试、软件测试、结构设计等中的职责分工明确,但并不代表着各自只管自己职责框框内的事情,就如同电路设计成员不了解软件的构架,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硬件设计师,所有成员间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当团队中的一个成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发挥各自聪明才智,查找电路或者软件中的问题,一起调试、试验,直到问题的顺利解决。
创新是有风险、有成本的,任何创新都伴随着失败的可能,若安于现状,持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我们团队在创新的途中,不论是处理器的改变、功能的第一次实现、控制箱的合并等任何一个第一次的实现过程,都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我们并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而是把每一次的难题作为一次经验积累的砝码,并不断超越自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有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始终,聚焦问题,找准突破口,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才能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转化为干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追逐者’变成‘引领者’,这不仅是中国的梦想,也是埋藏在中国科技工作者内心深处的梦想。”这些超越了自己、实现了突破、代表了前沿或领先于国际的科技成果,使我们能够从一个长期以来在科技领域处于追赶者的中青角色逐渐转化为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处于领跑者的角色。十九大已经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向着两个百年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