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团队 聚力科创
----平台铸就梦想
曲小萍 第四研究室副研究员
自2005年参加到上海技物所这艘国家航天红外有效载荷“航空母舰”以来,一直在空间制冷领域的团队里潜心工作。每个人的成长会推动平台的进步、平台的发展又将拉动和推动每个人的成长!在这里伙伴们共同践行我们的工作理念和价值!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定位是--在红外、光电科技领域,围绕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发展前沿,优化红外技术创新链,占领红外装备研制制高点,成为本领域国际高影响、技术重引领、国家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创新研究基地。那么作为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运行的专业研究室,我们空间制冷研究室的发展定位需要为这个平台建设添砖加瓦,暨:紧紧围绕所的发展,聚焦红外技术,加强工程型号任务管理,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在国家层面成为国家空间载荷热管理技术的重要发展基地,在所层面发展成为我所空间载荷热管理技术的保障平台。
平台建设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有技术基础,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我们有了辐射制冷及低温光学技术、机械制冷技术、仪器热控技术、热工程新技术及相关电子学控制技术五大技术方向;我们共同努力和奋斗,保障各项在研项目的完成;我们在空间制冷器承制资格基础上策划申请了热控设备及材料承制资质;我们规划申请并获批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建设点;为此,我们还进行了深入的内部流程再造!我们在路上……
正是因为有了巨大的需求牵引,平台的建设才显得那么有意义!想想浩瀚的天空中有那么几颗飞驰而过的小星星里有我们辛勤工作的硕果,是多么荣耀;想想孩子们说出父母是造卫星载荷的科学家时脸上浮现的表情,是那么自豪;想想父母们知道我们加班加点的工作是为了服务国计民生,情感是那么厚重;国家和行业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
平台是我们日常工作事务的载体,我们伴随平台成长。平台在心中,那就是梦想!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梦想的集大成,每个人都在编织、实现中国梦的鸿篇巨制里,我们是这个庞大机构里的小细胞,只有每个个体实现梦想或者朝着梦想努力,才会实现涓涓溪水、汇成江河、奔向大海。那么我自己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坐享梦想实现的果实,我要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亿万小小发动机中的一份子。中国梦的实现涉及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里,我把中国梦分解为--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梦;在我所工作的单位里,我把中国梦理解为研究所得发展目标和定位;在我供职的部门里,我把中国梦定位在--打造部门在国家空间载荷先进热管理技术的重要发展基地和我所空间载荷先进热管理技术方面的保障平台;在我带领的行政团队中,我把中国梦实现在--引领和保障部门中心科研卓有成效的工作。一个中心就是浩瀚的星空里中国的红外有效载荷上运行的是自主掌控的空间制冷器。
这个梦想必然照进现实,化为可实现的战略、路线、方法和我们每天的行为:做一个策划、写一份报告、对某个问题进行争论、探讨、组织一次评审、拧一个螺丝钉、进行一次测试、策划一项试验等等。记得一次妇女活动上,著名作家、主持人林华老师说过“灵魂高尚而又行走在日常生活之中;兴致勃勃的干一些琐碎的事情”。我们天天都在路上,都在实现梦想的现实中。现实就意味着真实,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怎么办,勿忘初心,那就是坚持!
我所在的团队有那么一群还揣梦想、勇于践行的伙伴。这些人身上有一些很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有着很丰富的学养,但同时又有着那种人们都不愿说出口的埋在心里的信念。几乎所有的人因为工程任务都曾亚历山大,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抱怨和懈怠,相反,他们都有通达的人生态度;他们都有卓越的专业成就,但没有一个人趾高气扬,相反都有着非常谦卑的处世哲学。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感动,他们的行为因其梦想魅力而充满力量。
我是幸运的,见证、参与和推动了平台的发展。所以,作为空间制冷人,作为航天科技力量的一份子,为国家建设航天强国,在我们的维度里,添砖加瓦,一切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