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第四研究室——我们在科研第一线

来源: 时间:2018-01-01

  我们在科研第一线

    陈龙  第四研究室

  “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回望,亦是宣示;是追寻,亦是担当;是一股勇气,也是一种决心。

  十九大会议刚结束,我身边的党员同志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分享十九大报告学习资料。我和团队作为航天科研一线的生产工作者,当报告谈到祖国近些年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当读出“天宫”两个字的时候,一种发自肺腑感到光荣油然而生,因为它是从我们的手中被创造,被实现的。

  我在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的生产制作团队中,从毕业到现在走过了4年的光景。看着团队新老交接完成队伍年轻化建设、建立全新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体系与工艺体系的全面提升。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也收获了自身的价值。

  我们的团队被分为三个工段、设有两位专管,工段内部穿插配合完成工作,段与段间交接工作流畅运行。每一份子都能立足本职岗位,从精准地完成一个动作,到准确地下达一句指令;从师徒之间相互信任的一个眼神,到兄弟间为了真理面红耳赤的讨论,都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团队。每天我们测量成百上千个零件、完成微米级配合的机械装配、采集海量数据不忽略万分之一的误差。为的是祖国变的强大,为的是收获一份感动。

  今年我们又完成了60天作战式的生产制作线的搬迁,并实现新园区正常生产工作的开展,为十几个航天项目产品顺利研制奠定基础。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有的同志还日夜兼程,花费大量时间做着工艺探究,不少直接影响生产难题因此被解决。自从团队开始专业化分工,形成了新的组织架构与运行体系,使得原本一些挑重担子的同志,可以有精力完成更全面深入的工作,也逐步形成了人才梯队,保障航天大工程的延续及发展。

  这就是我们,一群坚守科研第一线的青年们。我们会抱怨没有时间相亲、没有时间陪父母家人、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但从来也不会抱怨站在航天生产岗位上的分分秒秒。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航天,那是我们中国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