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作者:研究生部选编 时间:2007-01-09 10:55:37 点击数:1068
学科建设近几年来成为高教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屡见报端,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引起越来越多的高等到学校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视。
一、学科定义及其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83年1月第二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学科一词的解释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等”。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中册)解释为“(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部门中的史学、教育学等。(2)教学的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如中、小学的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式的《新华词典》(1980年8月第一版)其解释与《辞海》类似,即(1)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门类;(2)教学的科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中的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学科一词所对应的英文是discipline,199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最亲版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解释为“an area of lnowledge such as history,chemistry, mathematics etc. that is studied at a university”(大学中学习的某一知识领域如历史、化学、数学等)。1997年由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牛津高级英汉词典)定义为“branch of knowledge;subject of instruction”(知识的分支;教学科目)。
可见,对学科一词的解释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学科本身应具有二重含义;第一主要是指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含水量义较广;第二是指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教学法科目。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学科建设者中的学科既具有第一重含义中的特征,又包含第二重意义,特别指高等学校或研究部门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立的教学科目。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该标准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规定为“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彼物的问世等条件”。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该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学位授予单位按照该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相应的学位。该目录将授予学位的学科划分为12个门类88个一级学科,381种二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按照二级学科,具备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有些学科也可以按照一级学科授权的宽口径培养。我国目前学位授予是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如理学硕士、工学博士、农学博士等。确切在讲,我们通常提及的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实质上是指正式列入上述《目录》中的学科。
综上所述,学科建设中所指的学科具备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符合国家标准(GB/T1357-92)中规定的基本条件;第二,正式列入《目录》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由高等学校或科研部位进行研究生培养太学位授予。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科建设工作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而受到高等学校的广泛重视,成为近年来许多高校工作的重心。“211工程”是国家推进高等教育了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为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准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新局决策。“211工程”是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而学科建设是重点学科的基础,其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概括地讲,其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下术几个方面。
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211工程”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没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同样,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进行高层次人才(即研究生)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些人能够站在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具有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大科技难题的能力,能够赶超国际、国内一流水平。这支队伍应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结构、血缘结构等,能够持续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科学研究工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撑,这些项目的取得依赖于学科带头人、研究成员长时间的积累,能够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建设扩战场,提出解决科技难题的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与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与方法。这些训练主要体现在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能够对人才进行基本的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些课程一方面体现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一方面体现研究工作的深入。
实验条件建设。要培养一流人才,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具有一流的实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高水平基础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培养研究生,特别是高质量博士生所需的专用设备、仪器,使学科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基础能力。
三、学科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由学科建设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可见,学科建设工作不是少数人的个体行为,而应是一种多数人的群体行为;不是简单的自由行为,而是复杂的组织行为;既有计划的导向,又有市场的调节;既有学术发展的下论规律,又有行政手段参与管理。
首先,学科建设的群体行为体现在某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凝聚着众多学者数年知识的积累,经过得炼与组合,逐渐汇合成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几个分支的组合再汇聚成一个学科。最初这种发展方向可能并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分化,逐步显现端倪,最终演变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多数人的共同行动。一旦这种行动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新学科就应运而生了。学科建设的群体行为还体现在一个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不是盲目发展,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其中包括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主要研究方向、承揽研究课题、发表研究成果、壮大研究队伍等等。这些过程实现,需要学科带头人统筹规划,集体实施,非一兵一卒、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其次,学科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能要经历由最初少数人的自由行为发展到多数人参与的组织行为。因为一个研究方向的形成总是要出自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思维,这种思维一旦形成该方向的发展态势,最终导致学科的成型。一个学科在将其建设好,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之所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之分,原因学在于各学科的建设工作和建设成果有较大差异,其中组织工作的权重占据份额较大。学科建设的组织工作包括科学家科事实砂人的组织能力,承担各种研究项目的竞争力等等。再次,学科建设本身是一项有计划的群体行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就要为实现其群体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所谓计划导向,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学科领域内发展建设的重点是明确的,而学科建设本身应该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为解决所在学科领域的科技难题献计献策。所谓市场调节,是指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同样也会有一些方向自生自灭,这就是要求学科成员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调整学科研究方向。
最后,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有学术方面的规律,需要在理论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专门方法,需要学科成员长期不懈的钻研与努力,以揭示其中的内在规律。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协调,需要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组织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人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具有复杂的需求欲望,希望在学科建设中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他们忘我地工作。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的建立更确切地讲属于行政行为。因为严格地讲,学科并非一个独立机构,它从属于某一行政单位,如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在这个单位中,学科的界线往往是模糊的。学科建设的实施既需要其所依附的单位为其创造良好的氛围,以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学科群体能够给予外界一种轰轰烈烈、人丁兴旺的感觉,其学科内部肯定具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总之,学科建设是一项有组织的群体行为,搞好一个学科的建设工作需要学科内部成员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摘自《煤炭高等教育》99(2)作者:姬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