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承办的第361期东方科技论坛“第四范式驱动的信息领域交叉融合”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12月9在上海举行。
会议聘请褚君浩院士和胡伟达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邀请了匡定波院士、沈学础院士、褚君浩院士、祝宁华院士,以及上海市科委相关领导,中科院上海分院领导莅临指导。
进入21世纪,基于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打破了传统 “分化” 与 “分工” 科研模式,推动了多学科的 “交叉” 融合。在红外科学与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更需加强红外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红外科技向智能化、人性化、数据驱动的第四范式跨越发展,为重大科学、技术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从无到有新思路。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 所涉及知识已远超出单一学科知识范畴, 这使得多学科间协同攻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科间交叉融合可以推动不同领域相互渗透, 催生新学科生长点, 乃至形成新研究范式、新理论体系。交叉科学研究作为重大科学突破重要途径已成为全球科学家的共识。人类的科学研究发展史经历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第一范式,以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范式,以计算为基础的第三范式。近年来,各学科领域产生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科研人员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即第四范式科学研究,利用大量的已知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之前未知的理论,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交叉学科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从无到有新思路。
参加本次论坛的主要单位有: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近50位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面向信息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围绕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重点关注光电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学等学科之间的多维度交叉融合,推动信息领域向数据驱动的第四范式跨越发展,创造以“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为中心的研究模式,以期为信息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会议执行主席简介
褚君浩,男,1945年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生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SPIE-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1次。培养博士生80余名。2004年评为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和铁电薄膜材料器件物理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结果。其碲镉汞带间跃迁本征吸收光谱等20 项研究结果作为标准数据和关系式,被写入国际权威科学手册《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近年来主要从事新材料新结构高性能新型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Electronic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中英文专著三部,编著10部,专利100余项。
胡伟达,男,1979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务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73基础加强项目首席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larivate)。长期从事红外探测器及其智能芯片研究。曾获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Royal Society-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启明星等计划和奖励。现任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主编、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执行主编、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程序委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第一、通讯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等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15000余次,h因子71。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1项。
胡伟达研究员
会议议程
时间:12月9日09:00-17:00
地点:上海市岳阳路319号1号楼二楼会议室
| 
 时 间  | 
 内容  | 
 报告人  | 
 主 持  | 
| 
 09:00-09:05  | 
 会议主席介绍嘉宾并致欢迎词  | 
 褚君浩  | |
| 
 09:05-09:10  | 
 东方科技论坛办公室介绍论坛背景情况  | ||
| 
 09:10-09:15  | 
 市科委领导讲话  | ||
| 
 09:15-09:20  | 
 上海分院领导讲话  | ||
| 
 09:20-09:25  | 
 承办单位领导讲话  | ||
| 
 09:25-09:40  | 
 合影  | ||
| 
 邀请报告(报告加讨论共25分钟)  | |||
| 
 09:40-10:05  | 
 第四范式驱动的仿生红外感存算  | 
 苗金水  | 
 胡伟达  | 
| 
 10:05-10:20  | 
 休息  | ||
| 
 10:20-10:45  | 
 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与感知  | 
 刘琦  | 
 狄增峰  | 
| 
 10:45-11:10  | 
 基于相变材料的光子存储和光子计算  | 
 程增光  | |
| 
 11:10-11:35  | 
 生物医用自荧光/光电多肽材料  | 
 范震  | 
 王建禄  | 
| 
 11:35-12:00  | 
 面向5G芯片应用的异质集成材料与器件  | 
 欧欣  | |
| 
 12:00-14:00  | 
 午餐  | ||
| 
 时 间  | 
 内容  | 
 报告人  | 
 主 持  | 
| 
 14:00-14:25  | 
 碳卫星技术成果与天基碳监测技术发展  | 
 田龙飞  | 
 周鹏  | 
| 
 14:25-14:50  | 
 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研究  | 
 宁志军  | |
| 
 14:50-15:15  | 
 铁电材料在类脑智能器件中的应用  | 
 田博博  | |
| 
 15:15-15:30  | 
 休息  | ||
| 
 15:30-15:55  | 
 红外多维感知成像探测技术  | 
 周易  | 
 程鑫彬  | 
| 
 15:55-16:20  | 
 在轨服务与空间测量技术  | 
 刘云猛  | |
| 
 16:20-17:00  | 
 会议内容总结及交流讨论  | 
 胡伟达  | |
2022年12月9日
二、会议地点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1号楼二楼会议室
三、会议主题
第四范式驱动的信息领域交叉融合
四、会议交流方式
主题报告20分钟,讨论5分钟。
东方科技论坛提倡求是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弘扬学术上的平等,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会议安排较多的自由讨论时间。
五、会务联系人
联 系 人:薛老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邮 编:200083
电 话:25051865
六、论坛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滕老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19号11号楼 邮编:200031
电子邮件:tengxl@shb.ac.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