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也是守护者——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记疫”

来源: 时间:2022-05-04

 

  加入送餐志愿者队伍的“小保长” 

  我是由川,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一室职工。自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我和很多同事一样,坚守岗位,因为我们承担的科研项目不能按下“暂停键”。起初,我只担任部门“保长”的角色,职责是安顿好工程一室在所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这其实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最初只是每天提醒大家核酸检测,然后统计上报检测结果。 

  四月初,所里进一步升级了疫情防控等级,全部楼栋实行静态管理,餐食由餐饮公司统一配送,一时间盒饭从所门口到大家餐桌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工会主席李向阳老师亲自带队送餐,临时组建的送餐志愿者小队奋战了3个小时,才将这些盒饭全部发放到每栋楼。尽管大家付出了巨大的辛苦,结果却意外地打击人:很多人反馈送饭太慢,晚上8点才收到晚餐;还有少数人根本没收到晚餐;有些楼栋收到餐食数量过多,却没有退回渠道;有的楼栋餐食数量不够,“嗷嗷待哺”。明明送餐组志愿者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还是没有让大家满意地吃好晚餐。为此,他们伤心自责,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迎接第二天更加沉重的任务。 

  深夜,在职工宿舍享受安饱的我,被他们的精神打动着,望着窗外夜色,突然想到:这种情况,难道不是真英雄扶危济困,大显身手的机会吗?如果我去当志愿者,能够帮助所里走出当前的困境,将是一件多么光荣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啊!如果我对累死累活的志愿者不闻不问,对那些吃不上饭的同志们不理不睬,对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漠不关心,心安理得享受“保长”荣誉,我又将怎样坦然面对自己?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必须深入送餐一线去寻找问题,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送餐进度,是什么让志愿者如此辛劳,又是什么导致了错送少送。凌晨00:30,微信群里开始招募第二天的送餐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送餐也需要“最优算法” 

  第二天的送餐工作仍由李向阳老师带队,孙胜利副所长现场指导,张其帅、田启智、宋崇金等同志参与送饭工作。我们仔细对照着送餐表,上面按照数字顺序罗列着楼号以及对应送餐数量。我们按照楼号顺序进行送餐,在院子里几经折返,早餐从7:20一直送到9:40才完成。 

  太阳逐渐升到了头顶,炽热的阳光照得志愿者大汗淋漓,喘着大气话都说不出口,一张嘴便是咸味夹杂着苦涩的汗水涌了进来。所领导表扬了我们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一缕清风吹进了大家的心田。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我对李向阳老师说:“咱们送得太慢,大家一直等到10点才吃上早餐,会有意见的。” 

  是的,我当时觉得这次的送餐行动太失败了。志愿者辛勤付出确实值得鼓励,毫无疑问,他们的热情和金子心都是无价之宝。尽管如此,送餐流程大费周章,志愿者劳心费力,没能及时吃上早餐的人们又怎么可能满意?以后如果每天10点吃早餐,下午2点吃午餐,晚上8点吃晚餐的话,怎么保障正常的生活秩序?志愿者的身体又能否承受?  

  我当场提出了我的想法。首先,按照楼号送餐,需要经常折返,不如设计线路,尽可能一条龙送餐,不走回头路。其次,志愿者一共4个人,可以分头行动,效率翻倍,节约时间。第三,明确送餐点位,标注好送餐数量,精确收发。最后,明确了楼长收餐分发制度。经过午餐发放的“试运行”后,我又完善优化了方案,并形成《虹口园区送餐流程》文件。 

  在有关所领导的支持下,该方案于当日晚餐开始实施,我负责现场指挥。晚餐送餐开始于1730结束于18:10,仅仅4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楼栋的晚餐配送。看到同志们晚上6点都能收到食品,我的心情无比振奋,感觉自己真的为大家做了点什么。同时志愿者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少跑了很多冤枉路。这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只有大家都满意,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送餐志愿者剪影 

  新身份:核酸检测志愿者 

  第二天,正当我正“得意”地进行送餐时,听到了另一个消息。有穿着“大白服”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因为烈日炎炎,中暑后当场晕倒。我当时想,所里需要我来贡献力量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能让核酸志愿者的工作也轻松一点,那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 

  于是我主动提出,想做核酸检测志愿者。负责组织核酸检测的老师劝我珍惜体力,我却好意回绝了。因为我实在是想体验一下核酸志愿者的辛苦。“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不能亲身体验一下,又怎能了解其中辛酸,又能提出改进方案呢? 

  机会很快就来了,当天协助扫码岗、引导队列的岗位有1人空缺,我立刻走马上任。太阳火辣辣的,防护服就像桑拿房,我身上全是汗,防护面具上全是蒸汽,眼镜上也都是蒸汽,导致我的视野里一片白花花根本啥也看不见,眼镜架不停顺着湿透的鼻梁往下滑。我仔细观察核酸的流程:每10人一组,1号需要拿一个试管,10号需要在手背上贴条。此前,我从未注意到这些细节,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过程中发现,1号经常不知道他自己需要拿试管,尽管我一直在喊“拿着这个试管”,对方还是一脸茫然;有时,我对着10号大喊了三遍“伸出手背”,对方不但一脸懵地傻看着我,还试图跟上前面的队列;有些待检人员还会擅自改变排队顺序。很多人没有提前准备好“健康云”,直到扫码的时候才掏出手机。有些人扫码时手抬得老高,志愿者根本扫不到,我得一个劲跟他喊“低点儿,低点儿”。 

  这次核酸志愿者的体验,让我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群众对核酸流程不了解,配合度不够,是导致核酸检测速度慢的原因,从而间接导致志愿者长时间在岗,体力虚脱。应该加强对在园人员的宣传,讲清楚核酸检测流程,号召大家积极配合工作。 

  411日园区线上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孙所长让我把这些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我在会上介绍核酸检测流程细节的同时,把志愿者的辛劳讲述给与会的每个人听,我相信志愿者们一定会感觉到由衷欣慰,因为他们的付出真的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信任、支持和肯定。

核酸检测志愿者剪影 

  又一个新身份:物资运输志愿者 

  接下来一段时间,所里来了很多物资,不仅是防疫物品,还有很多生活物品。也就诞生出第三类志愿者岗位——物资运输志愿者。毫无疑问,这次我又想参加。哪怕我能做一点工作,积累一些经验留分享给大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时候我的思维方式,有点像操心的家长。志愿者同志们每天和我一起工作,犹如兄弟一般。我对兄弟自然是无比珍惜,生怕他们受累,又怕他们白忙乎一场。我开始思考如何省时省力,又要把事情办好。 

  物资搬运志愿者数量不多,大家的工作很辛苦。大多数志愿者,早上去送饭,又去站核酸岗,接着去送午餐,然后搬运物资,再送晚餐,然后继续搬运物资。连续好几天都忙到夜里23点才结束。这其中的最典型的就是张其帅同志,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几乎参加了所有志愿者项目。我总是担心他累倒了,病倒了。送饭的时候,我总不忍心给他安排工作。 

  在运送物资的过程中,有个别部门订购了分量沉重但非生活必需的物品,比如:水果,汽水。我当时非常气愤,不停向领导反馈,要求停止运输“非必须品”。志愿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忍受着酷暑,从运输到分发,忙碌到深夜,只为个别人能够吃到“改善型食品”,这不公平! 

  好在人事处、综合管理部和李向阳老师都非常赞同我的想法,经他们多方协调,园区很快制止了非必需品的采购。虽然很多人不明白我的苦衷,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珍惜志愿者,珍惜我们最宝贵的人。志愿者的劳动值得最高的表扬,需要更多的体谅。多吃一份苦,我们的心就离志愿者更近一步;少偿一份甜,就是夏天里清风,吹到志愿者的心田。在微信群里多喊一声“辛苦”,多说一句“谢谢”,绝不止是表面上的客套,每一句表扬的话,所有感激的话,都让志愿者感受到尊重和荣誉,更加坚定信念去为服务人民。尤其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志愿者工作在最危险的前线,应该得到更多体谅和珍惜。 

  回看我的志愿者历程,起初是想做出点事情而参加志愿者工作,然而越是深入一线,越是体会到工作本身的危险。每天看着新闻里的感染数据不断激增,听着阳性患者的传播轨迹,想想新冠带来的死亡,重症,后遗症,我真的很害怕,甚至寝食难安。仿佛只有穿上白色防护服才能给我带来一丝安全感,于是经常舍不得脱下来。每次做完志愿者回来,我都把所有的衣服脱了,丢进洗衣桶,用消毒液浸泡;不停用酒精清洗面部和手臂;盒饭都是加热到烫手才敢吃;物资都会小心地喷洒消毒液,静置一整天才敢用手去碰。 

物资运输志愿者剪影

  请珍惜志愿者,让我们彼此守护 

  志愿者就是守护者,守护的不仅是群众,守护的也是我们自己。当我发现,我们的志愿者工作其实是缺乏防护意识和手段之后,我反复学习了防疫知识,包括防护服的穿脱,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喷雾消杀的方法,如何判断是否防疫安全。我开始主持职工宿舍进行每日消杀工作,安排同志们轮班值日。 

  在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历程中,我体会着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密切关系,我觉得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守护者,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本质上休戚与共:如果放任病毒肆虐,最终谁都无法幸免;如果我们失去了志愿者,谁来保证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去体谅、理解、关心、爱护志愿者,做他们的守护者。 

  我写这篇自述,目的不光是要表扬我们志愿者,更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我们的志愿者。在此,我想号召大家都来做守护者,和志愿者们感同身受,好比战士要爱惜自己的盾牌,鸟儿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志愿者就是我们的盾牌和羽毛。让我们彼此珍惜,成为对方的守护者,这样大家才能在寒冬中获得温暖,彼此坚守,熬到那春暖花开的季节。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