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7月23日下午,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沪区党委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举行中科院科技价值观报告会暨第二期“报国讲坛”。中科院院士匡定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李向阳研究员、孙丽崴研究员分别讲述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载荷研制的故事。
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上海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赵健,上海技物所党委书记龚海梅、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上海硅酸盐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建华,上海光机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燕,上海应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吉峻,上海微系统所纪委书记陈丰伟、声学所东海站党委书记张伟才以及分院系统科技工作者200余人出席会议。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由上海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赵健主持。
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匡定波以“我们要做自己的气象卫星”为题,讲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白手起家的故事。匡先生亲身经历了我国红外科学与技术从无到有,从地面应用到空天领域的发展过程,有力推动了我国风云卫星载荷研制技术的跨代发展。他感慨到,站在时代的潮头回望历史,我们心中仍谨记着周恩来总理1969年1月29日的重要指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此后五十多年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功之路。三代技物所人接续奋进,紧密围绕气象领域和我国大气探测的战略要求,瞄准国际竞争制高点,为我国大气探测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和逐步超越国际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匡定波院士作报告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李向阳研究员主要从事碲镉汞红外探测芯片研制,20多年来,他参与和负责研制的探测器,先后成功应用于风云一号到四号多个卫星型号的有效载荷,为解决芯片研制这一“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报告会上,他介绍了风云卫星载荷的关键技术、材料与探测器的研制以及为事业贡献一辈子的身边科学家的故事。他说,没有掌握并坚持修炼的核心技术就要被卡脖子,风云卫星有效载荷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保证了气象观测基础支撑,这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不计名利奉献的结果。
李向阳作报告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孙丽崴研究员是风云四号大气垂直探测仪副主任设计师,该载荷实现了国际首次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使我国在该领域成功实现领跑。在风云载荷研制团队的大家庭里,老一辈和年轻人有继承,有争论,有矛盾,但大家都是很可爱的人。孙丽崴从风云研制团队年轻人视角,分享了风云四号A星和B星载荷研制过程中的甜酸苦辣。过程的辛劳,善意的争执,走过的弯路,成功的喜悦,都是值得被铭记的。
孙丽崴作报告
龚海梅发言
李正华和龚海梅为主讲人颁发纪念证书
李正华在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举办第二期“报国讲坛”又再一次见证了科学家们科技报国的初心,创新为民的使命担当。弘扬身边科学家的故事,就是要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极宣讲我院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鲜明特征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这次报告会上三代科学家讲述的风云气象卫星故事,展现了风云卫星载荷的关键核心技术、材料与探测器的研制攻坚克难,经历过失败和成功的甜酸苦辣,用顽强的毅力坚守初心,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风云儿女”的精神,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怀与格局,更感受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崇高境界!他们代表的是“风云气象卫星”大团队,他们背后是为“风云”事业贡献一辈子的“风云儿女”。在我们心目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李正华讲话
他强调,我们的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了突出贡献!风云卫星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品牌,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当好“国家队”“国家人”、担好“国家事”“国家责”,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场报告会由上海技物所党委、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上海光机所党委、上海应物所党委、上海微系统所党委和声学所东海站党委联合承办。
稿件来源:中科院上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