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红外天文观测”的东方科技论坛第191次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7~28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办。上海技物所龚惠兴院士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中科院基础局天文处彭良强处长、上海技物所匡定波院士、方家熊院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顾逸东院士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天文台、上海技物所等单位的40多位国内外红外天文观测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技物所丁雷副所长代表所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龚惠兴院士和顾逸东院士等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围绕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进一步推动天文观测应用和发展进行讨论,并就未来如何更好地为我国的地基红外天文观测乃至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服务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通过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讨论,,围绕红外天文观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和建议,并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红外天文观测对于揭示宇宙演化规律,发现暗物质、暗能量、高红移星系、超新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当今天文创新科研活动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建议我国积极开展红外天文观测的科学研究,缩小国内外差距,并期待获得一大批创新科学发现成果。
2、当前我国红外天文观测的瓶颈是高灵敏度红外天文级探测器,该项技术不但将代表我国红外探测器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包括红外天文观测等多方面在内的红外应用发展能力。从我国红外探测器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可先解决探测波段到2微米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初步满足地基和天基红外天文观测的需求,再逐步向更长波段的红外探测器发展。建议国家能够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我国自主掌握高灵敏度红外天文探测器技术的研究进程。
3、红外天文观测离不开平台的建设和支持。从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看,我国正积极开展南极建站和地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建设,我国天文学家对开展红外天文观测需求迫切。天基方面正利用我国卫星和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进展,考虑发射我国的天文卫星和在未来的空间站中进行天文观测试验计划,其关键技术之一在于极高精度的空间指向和稳定能力。这些建设计划和规划给我国红外天文观测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从而进一步推动包括红外天文在内的天文观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4、加强对我国从事的天文研究领域的高校、研究所和专业人才的有效整合。建议今后我国包括天文科学研究、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研究、地基天文观测平台和天文仪器、天文探测器研究等在内的有关科学技术研制单位广泛加强合作,并将天文观测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国内积极营造天文观测的良好氛围,为我国天文观测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