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办,以大规模节能镀膜玻璃产学研合为主题的“交叉学科论坛”,7月15日—16日在中科院上海交叉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20余人参加。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交叉学科中心主任朱志远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
朱志远指出,为了努力打造跨学科、跨研究所及与企业界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响应国家围绕能源、健康与生命科学、超级计算与前沿科学、先进技术与工程化、空间技术与海洋资源等五个方面,依托各研究所和科学家,举行交叉学科研讨会。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讨,进一步发挥上海分院系统研究单位的综合优势,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
研讨会上,中航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北京物华天宝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宏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大家就节能镀膜玻璃中的共性技术,先进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和产学研合作对镀膜玻璃行业带来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探讨,期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发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大规模节能镀膜玻璃研发中心的优势,形成推进上海节能镀膜玻璃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
1、太阳电池产业新进展、发展前景及镀膜玻璃产业的机遇
本次研讨会对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后重点投入的技术达成共识,从市场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做了深入的分析,使得该产业的发展前景路线更明朗、更清晰。促进中国太阳能产业稳健快速的发展,提高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在论坛中还探讨了建筑的光热一体化、光热发电等前沿研究课题,在企业界和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2、纳米表面工程与大规模玻璃镀膜
与会专家对现代纳米表面工程与大规模玻璃镀膜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从科学技术创新上来提升中国大规模玻璃镀膜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出了对于大规模玻璃镀膜产业的跨越发展,需要在科学向技术转移方面有所突破,如当前大规模玻璃镀膜所依赖的科学基础是基于平衡态生长理论基础的,但是实际的镀膜过程是远离平衡态的,作为远离平衡态的科学认识目前依然是人类面临的材料与能源领域中5个重大挑战之一,为此可以期待科学在远离平衡态材料制备方向的突破会给大规模玻璃镀膜技术带来巨大机遇;再如在寻求一些新型功能材料和优化镀膜工艺方面,材料芯片方法是一种特别高效的优化搜寻途径,该方法如果在镀膜技术上获得成功应用,无疑会给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带来空前的效率。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与来自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的讨论,希望能开创出一条使得学术界的科研成果与产业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道路。
3、中国建筑用节能镀膜玻璃行业的现状、趋势及机遇
本次研讨会,从中国建筑用节能玻璃的应用现状,建筑用镀膜玻璃的功能和未来建筑用镀膜玻璃市场的展望出发,深刻探讨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提高,如何从能源的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节能镀膜玻璃行业对产学研联盟平台的需求。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前导性基础研究功底,使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有技术得以提升,而且要使新的适应大面积镀膜技术得到应用。与会专家认为,研发中心联盟可以解决企业具体的技术问题,提供提高具体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解决方案;可以建立联盟的知识库储备,即行业的技术进展,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不受伤害,专业技术问题的咨询和解决,重大项目的立项咨询等。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建立高端人力资源库,一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的储备,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现场人员的培训,具体方式可以是研发平台的博士深入企业培训交流,也可是研发平台为企业培养创新技术人才,从而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最后,参会单位希望提供产学研联盟平台的交流和沟通协调,更希望利用该平台及中科院的影响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的环节,以便更有效地推动我国镀膜玻璃产业的升级,推进行业的发展。
4、大规模镀膜玻璃产业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倡议
在进行了三大主题报告的激情演讲和热烈讨论后,研讨会从更深层次提出了大规模镀膜玻璃产业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倡议。针对建筑节能中的突出问题,对于镀膜玻璃行业面临的瓶颈技术,对于目前学术界的科研成果与产业界工业生产形成的脱节,提出了建立创新战略联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建立联盟后如何应对中国镀膜玻璃专利结构危机,分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与应对措施。规范联盟的合作范畴,利益的分担和共享,明确了联盟的主体和口号,“协同合作,共同创新,互利共赢”研讨会希望研发平台能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的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及信息沟通,也为了能及时与各联盟单位进行交流互动,大规模节能镀膜玻璃研发中心筹备建立了大规模节能镀膜玻璃网站,共同促进联盟各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