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灾害监测一号A、B星(简称HJ-1-A/B),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入轨。经过4个月的在轨测试与试应用评价,2009年2月19日在京通过在轨测试总结评审,即将试轨交付使用。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为HJ-1-B卫星研制的四波段红外相机,在轨工作稳定,各项指标满足任务书要求。在西藏雪灾监测、江西吉安林边监测、澳大利亚山林火灾监测、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与分布检测等应用中,发挥了作用。用户对红外相机图像质量测试评价为:信噪比稳定(高端数据集中于40~50dB;DN值稳定),图像的能量与灰度分布层次、清晰度均良好。
HJ-1-A/B星发射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和环保部环境卫星办(筹)共同组织了两颗卫星的在轨测试工作。先后进行了在轨工程测试、在轨运行管理与数据接收测试、图像处理及评价、应用试验与评价。至2008年12月31日,共安排地面接收809轨,有效接收777轨。提供应用图像为:A星2台CCD相机为253幅、超光谱60幅;B星2台CCD相机543幅、红外相机277幅。对我国黑龙江、青海、河北、北京、江西、河南、宁夏、新疆、西藏、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了灾情监测应用工作。特别是对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及灾后重建及时提供了监测资料。应澳大利亚政府请求,于2009年2月8日至11日用B星的CCD和红外相机对澳洲东南部产生重大火灾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提供图像数据,判别了火源。对此,澳驻华大使亲临处理现场表示感谢。
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由国家减灾委主持,参加评审会有:环保部、国家科工局、总装测控中心、航天科技集团、HJ-1-A/B工程总师郭宝柱、东方红卫星公司及各研制单位的代表。由王希季、范本荛、任阵海院士以及航科集团、中科院、环保科学院、林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的专家组成评委。经审议,评委一致通过HJ-1A/B星的在轨测试评审。专家们认为,与国外同类卫星相比,我国HJ-1-A/B卫星的数据是一流的。王希季院士指出,在轨应用试验表明,我国将环境监测与灾害监测结合起来,构成卫星星座是恰当的。近期,HJ-1-C雷达星将上天,能形成全天候的能力。他期望国家继续支持实施发射既定的4项光学星与4雷达星组网,使我国对地监测星座尽快形成,并建议再增加两颗对地震监测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