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建的红外天文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在上海技物所召开成立十周年暨红外天文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天文力学处处长章骏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空天海洋处处长毕聪出席并指导,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副台长齐朝祥,上海技物所所长丁雷、副所长陶俊超等领导出席,红外天文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等40余人参会。
章骏平在讲话中,对上海天文台和上海技物所作为红外天文研究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骨干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推动红外探测器等关键器件和技术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对联合研究中心加快抢占红外天文制高点提出要求。毕聪在讲话中,希望两家依托单位按照国家发布的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空间红外观测这一重要发展方向上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共同推动红外天文科研事业进步,助力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
本次研讨会以学术报告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总结和展望联合研究中心工作,研讨红外天文学科和技术前沿。学术报告围绕红外天文仪器技术、红外星表、国内地基光学望远镜、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技术、红外天文焦平面探测器、低温光学技术、光学薄膜技术及应用、先进红外光学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展开。主题研讨针对红外天文科学问题和重大任务的机遇与挑战展开。
与会专家认为,联合研究中心经过多年协作攻关,天文级红外探测器取得显著突破,低温光学、光学薄膜、光学制造、设备研制、表征测试等关键技术取得可喜进展,仪器外场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已具备自主的系统级红外天文探测能力。专家建议,联合研究中心在加快谋划红外天文前沿探索和重大任务的同时,深化论证红外探测技术对于助力天文学新发现的效能,充分运用多地部署的地基天文观测装置开展关键技术试验和优化,在红外天文方向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天文台和上海技物所领导分别发言,对红外天文作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典型和“十五五”科技发展规划主攻方向形成共识,指出联合研究中心基于完备的“科学需求-红外探测器-装备研制-观测处理”的技术链攻关能力,将在未来加强联合攻关队伍的组织和互动,合作编制中国红外天文发展的“十五五”路线图,共同凝练红外天文重大任务,加快形成关键技术系统级攻关方案,合力抢占红外天文科技制高点。
研讨会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供图:张亚峰
编辑:金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