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姓 名:刘云猛
性 别:男
籍 贯:江苏 邳州
出生年月:1978年12月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
技术职务:研究员
导师类别:硕导
工作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工程七室
联系电话:021-25051169
电子邮箱:lym_sitp@163.com
二、工作简历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现担任工程七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红外遥感定标与计量技术)副主任、上海市空间光电感知融合创新中心副主任。
三、科研工作简介
主要从事空间光电遥感及应用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光学载荷总体技术、光谱成像技术、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定量化遥感与定标技术等。先后参与风云三号卫星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国家863重大专项实践卫星光电组合探测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红外发射谱段基准载荷等项目。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型号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3项,担任主任设计师岗位。主持研制了静止轨道空间光学成像与测量设备,发明了红外、相干激光一体化自主测量方法,成功应用并确立了主被动探测新体制。主持研制了气象卫星微光红外辐射计,发明暗弱目标极限探测新方法,成功应用并填补了我国气象领域在晨昏轨道的探测空白。曾研制出可见光红外激光一体化探测系统,成功应用并首次建立了多模光电组合探测体制。承担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面向碳监测的多维信息高一致性感知机理研究”,研究多维度要素与复杂大气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和作用机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一代碳卫星超大幅宽污碳协同红外监测仪”项目,为“双碳”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研究光电载荷新技术,服务于我国卫星遥感及空间光电探测领域。
所在团队承担项目10余项,涉及光学、机械、热能、控制、图像处理等专业,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开展原创性和基础研究工作。依托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载荷研究部)、上海市空间光电感知融合创新中心,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四、主要获奖成果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14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2017年)
第五届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集体(2024年)
五、代表性论文专利
(1)Performance of 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or (ARTS) in the 600–1650 cm−1 Region,Remote Sens,2023,通讯作者.
(2)Weak Spatial Target Extraction Based on Small-Field Optical System,Sensors,2023,第2作者.
(3)Lightweight Single Image Super-Resolution With Similar Feature Fusion Block, IEEE Access,2022,第2作者.
(4)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与探测距离估算. 红外技术. 2009,第1作者.
(5)Motion prediction of a non-cooperative space target,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8,第3作者.
(6)一种两维扫描机构的锁紧装置,发明专利,2014,第1作者,专利号: CN103671372A.
(7)一种基于45度镜宽幅多元并扫成像的像旋校正方法,发明专利,2020,第2作者,专利号: CN111598784A.
(8)一种嵌入式的双目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方法,发明专利,2020,第3作者,专利号: CN111536981A.
(9)一种嵌入式的红外空间非合作目标去帆板方法,发明专利,2023,第2作者,专利号: CN202211506916.5.
(10)一种多手段光学载荷复合的空间目标三维视觉测量方法,发明专利,2024,第3作者,专利号: CN202211586181.1.
六、培养学生情况
截至2024年7月,在读硕士生2人。
已毕业硕士生6人。就业率:100%。
主要就业去向:科研院所、高校、高科技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