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简介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于201011月筹建运行,20134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现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薛永祺院士。 

  一、总体定位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空间量子、激光与光谱技术、新型主动光电探测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提升我国空间主动光电探测能力为宗旨,为我国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对地观测等领域引领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二、主要研究方向 

  空间主动光电探测机理,主动光电发射与调控技术,空间光电极限探测技术,主被动复合探测,空间主动光电探测新技术。 

  三、队伍结构与团队建设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6人,其中正高级14人,副高级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7人次。 

  四、重要科研成果 

  1. 空间光子极限操控与探测技术 

   突破了单光子极化态控制和基矢对准、空间动态远距离单光子收发链路构建、近衍射极限单光子发射及高效探测等技术难题,奠定了天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基石,成功完成“墨子号”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2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载荷研发任务。 

  2.空间激光导航与测量技术 

  面向我国空间行星激光测绘与遥感、地外星体软着陆激光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空间激光导航与测量技术攻关,突破天基主动对地测绘技术,从而开启了1:10000全球立体测绘新时代,成功完成嫦娥三号、四号落月的激光主动避障着陆等任务,为我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研制了新型科学仪器。 

 3.多维多尺度定量化光谱感知技术 

  突破亚纳米级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技术难题,突破1400个波段全大气窗口高光谱成像技术,形成系统化的多维多尺度定量化光谱感知方法研究与工程技术体系,为深空、航空航天、及生命科学等交叉领域研制了系列先进的新型仪器。 

  4.新型主动光电探测机制、器件与应用 

  开展量子测量、激光光谱、太赫兹遥感等技术研究,不断探索主动光电探测相关的新机理、方法、技术与器件,为空间主动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不断提供新方法、技术与核心器件基础。 

  5年来,发表论文289篇,其中SCI 158篇(含CNS正刊论文6篇);编写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87项,授权169项;发布标准2项,软件登记5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包括:航天遥感空间信息质量控制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第二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空间激光主动探测技术研究集体、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分别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取得了系列集体及个人荣誉,包括:全国工人先锋号,嫦娥四号突出贡献单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 

                                 

版权所有 2019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地址 : 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200083

电话 : 021-25051079

Mail : ershi@mail.sitp.ac.cn